English

调整农业生产布局 发挥区域比较优势

2001-02-03 来源:光明日报 朱泽 我有话说

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调整农业生产布局作为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我国地域辽阔,农业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存在着较大的不对称性和不平衡性。如何利用资源分布的这种区域性特征,确定合理的农业区域布局,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农业发展中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调整农业生产布局,是对农业发展问题认识的深化,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农产品短缺一直困扰着我们。为了解决吃饭问题,我们把几乎所有的农业资源都用于发展粮食生产,结果造成“农村即农业,农业即粮食”的单一结构。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结构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但总体上看,与我国资源的分布状况还很不适应,区域间结构雷同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农业的效益还比较低。这个问题不解决,我国农业的整体素质就不可能有根本性的提高。目前我国农业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供给比较充裕,出现了买方市场,这为我们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特别是调整农业生产布局,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关键是要认识并充分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一个地方农业有没有比较优势,比较优势何在,说到底取决于其资源的禀赋条件。这里所讲的资源,不仅仅是指自然资源,还包括区位、交通、贸易环境乃至于人文等方面的因素和条件,当然最基本的仍然是自然资源条件。农业自古以来就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说法,自然资源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是形成农业地域分工的基础,也是商品农业发展的基础。

农业的比较优势并非一成不变。从历史上看,我国区域间农业结构变化发生过多次,每一次变化都对区域农产品供求格局产生重大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在农业资源配置中作用的逐步增强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各地农业比较优势开始发生变化,由此引起我国区域间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80年代以来,我国南北方和东西部粮食供求格局正在发生逆转,粮食生产的重心开始由南向北、由东向西转移,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南粮北调”的粮食区际流通格局被“北粮南调”的格局所取代。农业市场布局的这种变化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合理的。通过区域间的适度分工,建立起等价交换的经济协作关系,实现农业的合理布局,对双方都是有利的。

随着我国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农业区域经济的自我封闭、互相封锁的状况终将被打破。代之以国内外统一市场体系将逐渐发育、完善,区域之间农产品交换将通过市场交易来实现。这就要求各个地区根据地域分工原则组织农业生产,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同区域的农业比较优势。在这一过程中,政府担负着重要的调控职能,主要是制定合理的农业区域政策,农业区域政策的核心是在农产品产区与销区之间建立起平等互利的分工协作机制。根据我国国情,这一主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根据我国不同地区农业比较优势发展变化趋势,沿海发达地区和大城市郊区,可以适当减少粮食种植面积,积极发展高效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部地区继续发挥粮食优势,以农业的深度开发为主,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形成全国主要农产品的商品生产、加工、销售基地;西部地区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广度开发为主,通过产业结构优化逐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生态脆弱地区,要有计划、分步骤地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发展林果业和畜牧水产业,改善生态环境。

二是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商品农产品基地。这里讲的商品农产品基地,是指那些农业增产潜力巨大,能够大量调出农产品,对全国农产品供求平衡有决定性影响,并且集中连片、交通便利的地区。国家应该集中有限的资金,加大对主产区的投入力度,改善其生产条件、仓储条件和运输条件。

三是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力量,鼓励一些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外向型高效农业开发区。我国沿海一些发达地区,土地稀缺,劳动力成本较高,而资金相对充裕,交通条件便利,与国内外市场联系密切。在这些地区,粮食生产已丧失了优势,但在高附加值农产品和创汇农业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如果在这些地方也像搞工业开发区一样建立一批高效农业开发区,发展创汇农业,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是巨大的。

四是在农产品产区与销区之间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契约化的区域合作机制。作为一种新型的区域合作关系,农产品产销区的经济交往首先应该体现互惠互利的原则。产区应当继续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向销区提供更多的农产品,但其价格要大体上体现其价值,使产区的经济利益不再通过农产品的计划调拨而流失。考虑到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市场的不稳定性,区域间的粮、棉等大宗农产品交易应通过长期稳定的购销合同制度确定下来。近几年出现了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到产区投资建设商品粮基地的现象,这是区域合作关系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应大力提倡。

五是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市场。要尽快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重点培育和发展辐射面大、影响力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应加强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改善农村地区的交通状况,加快农产品加工、贮藏等设施的建设,以及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系统。

除此之外,在调整农业生产布局时,还要特别注意粮食安全问题,防止粮食生产的大起大落。对于粮食问题,我们既要面对当前粮食供大于求的局面,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调节年度间的粮食供求平衡;又要看到当前的粮食过剩是阶段性、结构性、地区性的过剩,必须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发展,切实保护好基本农田,切实保护好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保护和稳步提高我国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